第1342章
??几名吏员从村子里走了出来,与周洪简单地进行了一个交接,然后便离开了。 ??周洪,是这个村子的村正。 ??周洪原本是下邑的,一年多以前,因为赵国统治太过于酷烈,活不下去的他,推着老娘,带着婆娘娃娃,冒着大险一路逃去了宋军控制区,在谯县安顿了下来。 ??与周洪一样的人很多,都住在难民区里,每日靠着赈济以及做一些零工来维持生计。 ??时来运转,则是得力于周洪婆娘的一罐鱼酱。 ??据说是得了某位大员的称赞,所以他便脱离了难民营,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之下,有了一个小小的店面,然后开始生产贩卖这种鱼酱。 ??日子一下子便好过了起来。 ??不过他这样一个大男人,整日里给老婆打下手也不是一个事儿!而且自尊心也不允许他吃这么一碗软饭。 ??所以在朝廷准备安置难民,需要招集一些有家有口有产业的人而且还懂得种田的人作为领头人的时候,周洪立即便报了名。 ??他也立即便当选了。 ??像周洪这样的人,正是官府最想要的。 ??他们在这边有家有口有事业,去了那些刚刚占领不久的地方,必然会想法设法地把这些方也变成己方最扎实的基础。 ??像周洪这样的村正,可是官府作为吏员招募的。 ??也有一份薪饷可拿的,虽然不多,但这个身份,却也是很难得的。 ??更何况,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吏员,也可以因为工作能力突出,作出了好业绩而直接被简拔为官的。 ??周洪和他婆娘的脑子都还是很灵活的。 ??也许这是改他们一家子命运的机会呢! ??所以周洪非常的认真,非常的上心。 ??很快就分配好了每一户的房屋,然后又安排一些年轻力壮的开始在公屋里起火做饭,然后又开始拿着本地吏员给他的田亩数量开始筹划着如何把这些田地分配到每家每户去。 ??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 ??田,总是有好的,有中等的,也有差的,有靠近水源的,有隔水源远的,如何分配,这可是一个考验人的事情。 ??别看跟着自己来的这些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一涉及到了这些农民的根本,一个个的都精明的不得了。而且,总是有一些刁滑之徒,想要占些便宜的。 ??这一路上,自己建立起来的公平公正的形象,必须要一直维持下去,才能很好地做后面的事情呢。 ??村子里必须是要有公田的。 ??必须是要有大牲畜的, ??也必须要有磨坊之类的东西。 ??一家一户是配不齐这些东西的,只能是公有。 ??上头是拨了安置费的,怎么用却是很考究的,而且在周洪看来,怎么节俭也是不够用的。 ??看起来,想要顺利地渡过这个春耕和接下来的青黄不接时期,贷款便是必须的。 ??一成的利息,并不贵。 ??比起以往五成甚到七成的息,这差不多等于是白送。 ??重中之重,还是要赶紧将眼下的春耕做完,已经有些耽搁春时了,作为农家的周洪,岂有不知你误地一时,地误你一年的道理? ??可是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春耕,就必然需要大牲口,偏生这大牲口,却是最缺的。 ??这可如可是好? ??周洪将脑壳都几乎挠破了也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最终他将眼光投向了距离他们这个村子不远的一处军营。 ??或者,也许可以去求求他们? ??第六百四十二章:依仗 ??张任万万想不到,自己居然还要去种地。 ??不是驻军的屯田,作为驻扎在与赵军对峙的第一线的军队,他们唯一的任务便是作战。 ??“离咱们军营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是新建的,安置的全是流民。”老什长笑道:“刚刚被送过来,眼看着便要错过春耕时节,慌了神儿,便找到咱们了。” ??“咱们还帮人干这个?”张任万分不解。 ??“在广西的时候,咱们经常干这个!”老什长却是一点儿也不意外:“闲遐之余,常常去帮周边农夫干活,给孤寡老人挑水啥的。这些事情,都是当年贵州路上的萧相公首倡的,说什么军民渔水情。” ??军民渔水情是啥张任不太理解,但他却是晓得,过去厢军,是经常被军官弄去帮着自家耕种土地的。 ??现在的情况大概敢差不多吧,只不过不是帮着自家,而是帮一群素不相识的农夫罢了。 ??驻军有挽马、骡子啥的,都是可以下地的大牲口。 ??天还没有亮,什长便带着他们一伙,牵着几匹大牲口出发了。 ??与他们一样的,还有另外四个什。 ??看起来这一次,整个战营出去了一个队去帮忙。 ??犁铧是有的,现在有了大牲口,便算是妥当了。 ??老什长他们一行人,一看就是老把式,套马拴骡安装犁铧,熟练得很。 ??张任就不行了,干瞪眼帮不上忙。 ??最后还是老什长让他扛了一把锄头,去挖那些犁铧耕不着的边边角角。 ??他们这片地,差不多有五十亩的样子,而他们的任务,是今天要将这件事做完,分到五个什,也就是一什有十亩。 ??周洪相当的开心。 ??他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去军营请求帮忙的。 ??这得益于他在谯县的时候,见到的大宋的军人,对老百姓都相当的和气,而且他还看到过在哪里,有当兵的帮老百姓挑水扛东西来着。那些当兵的头上,都插着一根白羽毛。